跳到主要內容區

【NTHUCS ALUMNI演講內容摘錄】講者:王文信系友 (前杰發科技總經理,電資院傑出校友,資工系碩士90級)

ImgDesc

NTHUCS ALUMNI返系演講】

講者:王文信系友 (資工系碩士 90 級,電資院傑出校友)

:濮譓蓉,圖:景璞、鄭安傑

本月系友會很榮幸的邀請到-王文信系友(前杰發科技總經理,電資院傑出校友,資工系碩士90)回來為系上學弟妹進行分享,本次演講以比較輕鬆的方式進行,王文信系友說,覺得自己除了換過很多家公司,有大公司也有小公司,也在異地工作過20年以上,因此歡迎大家提問,什麼都可以問。提問之前,王文信系友說杰發總經理一職已經是過去式,今年年初時已回台灣,目前從事跟自駕車有關的公司。

王文信系友開玩笑地說,今年過年的比較早,年初大陸公司各分公司在討論尾牙要舉辦在哪裡的時候,好巧不巧就決定選在地理位置比較中間的武漢,當時他也去參加了,回來後風聲鶴唳,也怕影響他人,盡量自我隔離,所幸到目前都沒有什麼大礙。2003SARS的時候,他人也在廣東,所以這兩波疫情,他都有碰到過,也算是難得的經歷。以下為演講問答紀錄:

:請問您過去在清華念書的時候,跟現在的同學們感覺有什麼差別?

: 現在的同學在校園的情況雖然我不是很了解,但可以就自己的狀況,跟大家分享。我不是功課特別優秀的同學,念書時期住信齋,當時信齋剛建好,附近什麼都沒有,不像現在已有很多路。雖然不是特別用功,但該做的事情還是盡力完成。家裡務農,也沒有錢買電腦,在寢室還是借用室友電腦來做作業,寫論文。以前念書,求學當下有些看不太懂,但工作後,真的在某天的某個場合下,突然就覺得豁然開朗了。所以該念的書都要念,現在雖然看不懂,但也許以後就會懂了。若現在不看,就不會有這種機會。而且很多學問都有類似的共通點,能充分掌握一門學問之後,其他的概念也會大同小異。

:請問您覺得學生需要維持很好的大學成績嗎?課餘之外的時間,您建議學生應該做些什麼?

:我認為沒有什麼是絕對好的答案,許多事情都有不同的面向,不同的環境下就有不同的想法,也會造就你對於絕對好的成績是什麼定義而不同。例如,如果你有想好未來要往學術領域發展的話,或許你該要求自我成績一直在一個很好的標準。如果你認為之後要往產業發展的話,那成績只是一部分,很多東西其實要到業界重新學習。甚至不想走研發路線,那成績可能關聯性就更低。對於公司而言,在學成績也不是唯一的,還會衡量其他因素。例如一個能力好、態度好的員工,那對公司來說當然是最佳選擇。但若是有個能力好但態度差的員工,或者是能力稍弱但態度很好的員工,這兩者之間要如何取捨呢?話說回來,我沒有辦法跟各位同學說什麼課餘活動比較好,不過,重點是多接觸並藉此找到樂於其中的興趣。如果找不到興趣怎麼辦,建議大家可以多看書或上網找,畢竟拓寬更多視野,日後都能讓自己有更多機會。

:請問您覺得在大陸跟在台灣工作上最大的差別是什麼?

: 這跟是在什麼樣的階段,什麼樣的地區,什麼樣的公司,什麼樣的任務都會有差別。這個範圍太大了,所以只是提供自己的個人經驗作參考。早期大陸經濟剛要起飛,當時去大陸是要思考怎麼把產品推出去並建立團隊,這時候工作很大一部分是與人溝通。為了推廣給客戶,曾到江蘇蹲點一個半月,同時要求部門的工程師沒有完成不能回來。每天在客戶端拜託客戶測試反饋,設法解決問題,最終讓客戶導入量產。這樣方式就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破釜沉舟,當人有壓力,處在沒有退路的時候,往往潛能就被激發出來,目標也就有機會達到了。工作除了講求效果之外,另外就是要有工作效率,我的建議是,很多事情不要自己一個人悶著做,遇到不會的,趕快找救兵,有時候這樣會比你自己埋頭苦思來的快多了,更何況任務都是 team work,需要通力合作。當然如果是長期的研發工作,那還是得慢慢地鑽研。至於大陸人是不是都像傳聞說的很有狼性,這要看是哪個群體,譬如說有些大陸公家單位,其實也就是一般上班族,時間到了就下班,沒有什麼兩樣。但倘若是到沿海來尋求機會的人,那他們在積極度跟心態上確實就差很多。而對於不同的公司,運作體制及公司文化也不同,有些就真的很有狼性,有些跟台灣也沒多少差別。在大陸工作,反而更需要克服生活上的差別。早期的生活環境相對那時的台灣是比較落後的,很多時候各種食衣住行都需要適應。這時就要感謝小時候家境艱困的經驗,以前課餘通常還要幫忙家裡種田、養豬、到工地去當童工搬磚塊拌水泥,造就了自己吃苦耐勞的能力。在這裡也要跟同學們勉勵,有時候吃苦要當吃補,多方嘗試,不要害怕畏縮。

:請問您一路走來是不是有替自己訂下什麼目標?

:目標分兩種,一種是自己主動設的,一種是被別人要求的。老實說我也是普通人,當初還真沒有什麼高大上的志向,通常還是以金錢財務作為考量,這也是最容易參照的。就跟一般人一樣,會想是否薪水能不能高一點,是不是有辦法養家活口,是不是能快點繳完房貸、是不是有機會提早退休。不過這些生活上的目標,還是得從工作中獲得收入來達成。而工作上的目標,一開始往往是被動地由上層要求的,非自己主動設定。因為自己對於所從事的工作,總是盡心盡力去完成,或許因此比較有機會被肯定,也就參與更多挑戰性的工作,就這樣一步步走來,還真沒有設什麼人生規劃。但當負責的範圍不一樣之後,甚至帶領整個組織團隊時,就變成要自行主動設定目標了。這時可以用像在計算機結構裡面提到的 divide & conquer,分門別類、由上而下討論出要達成的目標,透過每周、每月、每季、每年的檢討,設法達成整體結果。最後當工作上做好,金錢財務等等自然就有機會達成,也就會回歸到當初生活上的目標,其實基本上也離不開柴米油鹽。

:想請問您當時創業的契機與過程?

: 創業有幾種可能的情境,為夢想去打拼、失業因而自謀出路、組織需要等等。在杰發科技的經驗,並不能完全算是創業,因為它算是組織需要。當時聯發科有很多事業部,內部資源有限,小的單位不容易得到比較好的支持。那時公司策略性調整,將幾個相對規模小的部門切割出來,在外面成立幾家公司,各自獨立運作。至於現在倒是真的想做點什麼而創業,因為有了一些人脈跟累積的經驗,也想找出更多發展機會,不管是為了個人還是社會。但現在還在起步階段,未來需要面對很多挑戰,尤其現在整個大環境還有很多未知數。但也不會給自己太大壓力,畢竟曾經歷了很多風雨,思路也會隨時在調整。

:請問您怎麼看待中年失業這件事,您覺得要怎麼做才能避免中年失業呢?

:老實說因為今年疫情的關係,的確會有些人面臨到這個問題。其實環境常會變,到時候自然面臨調整才能生存的狀況。這個環境有可能是整個社會、或整個產業、或個別公司、或特定部門。有些是全面性的,所有人都難以倖免,這時可能自己就要有多種能力能轉向。但有時只是局部,只有部分人會被調整,這時候你就需要是能創造更多價值而能留存的那一部分。我認為,要隨時加強自己的本事,讓自己不會有這種情況。但萬一真發生了,就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生命自會找到出路。每人情境不同,勿杞人憂天。

主任提問:請您針對大、碩、博背景的人才,在工作上表現做個評價。

:以我的經驗來說,評價大致要從公司要什麼人才,同學是否具備什麼能力來說。不同的職務,需求不同。譬如說品管、業務等,一般不見得需要太高學歷,而專門技術,就會需要較高學歷。而一般公司都是針對短期要面市的產品,碩士通常也就足夠,只有當公司規模大,就可能會有較長遠規劃的需求,如:研究院等,這時就比較會考慮博士。所以在不同的職務上,不同學歷的表現難以對比評價。至於能力方面,在台灣的科技業,我開始工作時就普遍都是找研究生。但在大陸早期,還是本科生(大學生)居多,招聘時往往本科生、碩士生都找。所以我們就採筆試方式,不管你是大學還是碩士,不管你是 985 211 或其他高校,只要筆試能過,就能進入後續面試。學歷通常只是剛入職場時會看,升遷時也可能參照,但主要還是看能力、看產出,看是否會替公司創造價值。

主任提問:請問您回想念書時最驕傲的事情是什麼?還有回過頭來有沒有什麼想做的事情但還沒有做的?

:這種往往都是日後回想時才有的看法,而且隨著時日,狀況不一樣可能又會有不同回答。不過如果以現在來說,就學期間最驕傲的事應該還是能認識我太太,畢竟她支持了我日後的很多工作轉折,尤其當我在大陸打拼的時候,她又要工作又要照顧兩個小孩,讓我無後顧之憂,真的很感謝她。就學期間時想做的事情但是沒有做的,大概就是環島了,畢竟家境不好,當時好不容易存了錢買了蠻老舊的二手野狼機車,那次開始真的騎機車一路往南走,到了鹿港機車就故障了,只好中途打消。後來又是工作又是家庭,竟然直到現在為止,還沒完成這件事。今年初本來有安排了,卻又因疫情取消,不過目前正在鍛鍊身體,計畫下半年成行。這兩件事情其實都跟念書沒有直接關係就是了。

王文信系友說,希望今天的演講可以給同學們一些跟平常不一樣的資訊,接受一些不一樣的刺激,說不定同學們哪天會用到,最後以蘋果創辦人賈伯斯說的名言: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鼓勵學弟妹不管做什麼,都要努力並正面回應所經歷過的一切,不要懷疑自己所付出的,因為這些片段會在你未來的人生派上用場。

 

王文信系友

 

上圖:演講後王文信系友與王廷基系主任合影留念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