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NTHUCS ALUMNI返系演講內容摘錄】 從求學到教學的20年經歷分享,講者:周志遠教授(資工學士03級,碩士04級)

ImgDesc

NTHUCS ALUMNI返系演講】

從求學到教學的20年經歷分享  

                                                           :濮譓蓉/ :林柏均、景璞、楊善雅

109上學期的12月,系友會很榮幸的邀請到系上的教授也是資工系系友-周志遠教授(學士03級,碩士04級)分享教授求學到教學這20年來的經歷分享。或許是周教授在學生眼中並不陌生,這天的【周教授粉絲見面會】報名踴躍,場地座無虛席,有的同學們還坐到走道、抑或是站在最後方,就是要一睹偶像的風采。

人生的第一個重要選擇

周教授國小畢業的那年暑假,父親將一台電腦帶回家。那年代的電腦功能並不強大,但發現能透過程式讓電腦做各種事,包括產生音樂、畫圖、計算,讓周教授對電腦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開始自學寫些程式,包括嘗試去寫國高中時自己喜歡玩的小遊戲-踩地雷。

高中利用推甄及申請的大學申學管道錄取了幾個學系,包括清大資工系、交大資科系、交大電信、台大機械等選擇。周教授毫無猶豫的選擇一個符合自己興趣的科系,就是清大資工。周教授回憶說到:當時會錄取的原因之一就是在申請資料中將自己寫的踩地雷遊戲,鉅細靡遺的寫進資料中,因此雖然學業與筆試成績一般,但口試成績獲得近滿分,而順利進入清大資工就讀。更慶幸當時的自己沒有選學校,而是忠於自己的興趣,才有往後順利的發展。因此周教授特別提醒學生發掘興趣與選擇科系的重要性。

3+1的秘密

周教授介紹完自己踏入資工的故事後,就笑笑地說:「相信現場同學們都對於我大學3年,碩士1年就能畢業的經驗感到好奇,就讓我分享這3+1的過程與秘密。周教授提到,入學時並沒有三年畢業的想法,只是因為希望有一年能申請出國交換學生,加上對於程式並不陌生,所以想早點多修點課。但後來覺得大學四年讀完也是要申請到國外讀書的,似乎不需要多花一年當交換生。加上當時大二提早做專題,也有了一些研究成果,才決定選擇再多努力一點,嘗試提前畢業。

周教授回想起能順利提前畢業的原因和秘密有幾點。首先是及早做好學習規劃,善用大學修課自由的權利,並且有效率且充分的利用時間。成績要維持,因為成績是檢視自己學習成果的指標,但不應該讓成績變成學習的目的。再來就是要認識自我,資工本身就是個廣大的領域,要有好的學習成果更是需要專一與時間的磨練,尤其在研究上。因此能夠提早接觸程式、修課、做專題、接觸實驗室,才能順利提前完成碩士論文。最後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能順利畢業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也要感謝當時系上老師的認可和支持,尤其是周教授的碩士指導教授-黃泰一教授,從專題就以研究生的標準作嚴格的訓練和要求,讓周教授有更多的學習機會和挑戰。

但是周教授也提醒大家,不應該將提前畢業當成一個單純的成就或目標來追求。如同成績、「學業排名」,都只是反映課業上學習成果的一些指標。而且在學校該學的東西不只是課業,也要學習團體生活、做人處世道理、自我思考選擇等。人生未來的路還很漫長,大學的時間是相對短暫的、寶貴的,因此目標要放在更遠更有意義的地方,思考自己在大學這個階段希望培養的能力和學習的是甚麼,再腳踏實地的一步步努力,相信大家都會有充實、快樂、沒遺憾的大學生活。

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

周教授自清華畢業後,出國至UCSD攻讀資工博士。但看似平穩的求學之路,其實也是充滿荊棘。除了對於國外語言和環境的適應挑戰外,博士第二年被迫更換指導教授,隨後又因09年的金融海嘯,增加了畢業後求職的難度。但好在危機也是轉機,因為換指導教授關係,反而讓周教授有更明確的研究題目,也獲得AT&T實習機會。金融海嘯雖然讓周教授求職之路不順遂,但也因此讓他選擇去柏克萊的國家實驗室工作,體會到結合研究與實作應用的樂趣,也給老師回國任教充足的養份。因此,周教授也提醒學生遇到挫折時不必太悲觀、更不要放棄,盡力而為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人生的第二個重要選擇

在國外求學畢業及短暫的工作後,周教授在面對生活環境差異與家庭家人的考量之下,又必須做出人生的另一個重要選擇,是否要回國? 回國後要回到校園還是踏入業界? 」。周教授分享,自己是個比較以家庭與家人為重的人,考慮在學校有更多自主性,可以在探索最新科技與技術之外,與業界保持合作的機會,又很難得的可以回到母校,在擁有一流學生、資源的清大任職,因此決定相隔近十年後回到校園從事教職。

今非昔比,十年間的改變

周教授以自身經歷分析十年之間清大資工的改變。首先,系上課程安排上更加重視程式能力、有更多元化和講求應用實務的課程,讓學生有更扎實更多樣化的學習。老師和學校有更多的教育資源,提供學生更多在課程之外,可以參加競賽與活動交流的學習機會。學生自己也比以前更積極地找尋校外的業界實習與工作機會。最近更是因為人工智慧的風潮興起,讓資工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視和發展機會。但周教授也提醒目前面的一些挑戰和隱憂,像是感覺現在學生選校不選系的風氣更為顯著;受到升學的壓力而有所變質的課程規劃和學習方式;過度偏重AI單一領域的學習及研究;以及急速減少的博士生數量等。周教授表示這些雖然是大環境的趨勢和風氣,不易改變。但仍期望學生能有自己想法,走出真正適合自己的路。

任教後的三大課題

周教授分享自己開始教書後,遇到的一些課題和挑戰。第一個課題就是在台下聽課比在台上教書容易多了。因為教書除了要與時俱進的課程內容,還要用清晰易懂的方式來講解,出的作業也要難易適中,最後更是要公平合理的評分標準。所以深感教學也是一種學習,需要常站在學生的角度反思。第二個課題就是作研究並不等於是帶研究團隊。研究只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就好,但帶研究團隊必須規劃更有遠見的研究目標,教導學生正確及適切的研究方法和態度,以及克服研究生流動的成果銜接問題,才能讓整個團隊的研究順利進行並延續。最後周教授也說,研究團隊的團結力量是絕對大於獨立研究的,合作是為了截長補短,例如學術合作可以互相交流技術、產業合作可以學習實務經驗與了解實際問題、國際合作可以獲得接觸最新設備、前瞻研究議題、以及提供學生出國實習磨練的機會。但與他人合作的基礎就是要能有自己的貢獻,因此提升自己的技術和能力是合作的前題。

多重角色、多樣挑戰

周教授說自己的人生經歷,近40年的人生中,只有7年離開清華,同一個地方也因為自己不同的角色而有了不同的體會,從一開始清華對老師而言比較像是生活的環境。接著學生生涯時,開始熟悉校內的學習環境。之後自己當老師後,擔任學生的導師不定時給予學生修課建議、生涯規劃及心理關懷,體驗清華的教學環境。近幾年擔任智慧製造碩士在職專班的老師,與高階經理互動,了解產業思維與現狀。以及兼任校計中主管,增加自己管理的實務經驗,了解職責分配劃分,進行一些行政法規的推動,深感中間過程的辛苦。因此也逐漸體會到教授是一種需要同時扮演多種角色、面對不同對象、而承擔不同責任的職業。因此,對於清華更是多了一種歸屬與責任感。

該是打破過往迷思的時候了

周老師最後跟同學分享,讀博士不是只為了要當教授,而是要訓練獨立思考與探討解析問題的能力。研究的目的也不是要發表論文而已,而是要創造價值,另外,校名光環不能證明自己的能力和保證理想的工作,而是要用實力和表現才能作到。最後,勉勵同學們,不只是為了解決問題才要學習,更是要學習定義釐清問題的本質,才能透過解決問題創造真正的價值。

最後周教授分享自己的一些體悟,認為學生是教授與學校最重要的資產與價值。老師雖然享有最大限度的自由與權利,但也肩負相對應的責任與挑戰,而學校不只是教學研究的地方,也是創造多元發展的環境。並以最後幾點勉勵學弟妹:

  • 大學是人生中的重要階段
  • 相信自己的能力
  • 為自己設定遠大的目標
  • 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勇於接受挑戰
  • 做人做事的態度與方法是決定成功與否的關鍵
  • 機會只給有準備的人

聽完教授的演講,同學們都意猶未盡,紛紛舉手發問,有的同學問老師怎麼管理時間?教授說,當學生時期的時候,該做的事情要先做,要懂得選擇,教授也認為,學生時期的時間其實比起當教授的時間多更多,同學們要懂得善用也要學習懂得分配自己的時間。另外,也有同學問老師有沒有遇到挫折的時候,有的話要怎麼辦呢?關於這一點,老師說當發現事情做的不如預期的時候,要看開點,不需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而是要繼續努力並想想改進的方法,看看下次可否做的更好一些。

系友會非常感謝周教授抽空答應我們的邀請,這場【粉絲見面會】,最後就在同學們絡繹不絕的發問中,愉快的結束了,感謝周教授的分享,也謝謝教授給同學們的勉勵。最後,也謝謝每一位願意給自己機會,前來聽講的同學們。

大合照_周志遠

上圖:資工系王廷基系主任、周志遠教授與同學們大合照

1 

2 3  4

上圖:周老師最後也特別感謝實驗室的學生致贈許多貼心又溫暖的小禮物與手作卡片。

 

 

瀏覽數: